当前位置: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书记荐书大家读”读书交流活动
时间:2022-04-22 10:00:00
字号:

    值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了以“诵读红色家书 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书记荐书大家读”经典诵读活动,局机关党员干部踊跃报名参加。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活动期间,参加人员声情并茂诵读展示了史钦琛致母书、孔繁森写给女儿孔玲的家书,真情讲述革命先辈和领导干部楷模家国情怀家风故事。大家纷纷表示,要从革命先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英勇斗争的豪情壮志中汲取力量,激励这一代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良好家风、践行初心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建设贡献力量。

经典诵读活动拉开了“书记荐书大家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序幕。为全面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提供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支部研究制定了“书记荐书大家读”活动方案,精心设计读书交流环节,在全局开展系列读书交流活动,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阅读”的浓厚氛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与亲书》之孔繁森写给女儿孔玲的家书

孔繁森,山东聊城人,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孔繁森主动报名去西藏工作,进藏前,母亲问他能不能不去,他跪在母亲跟前说:“我是党的人,党需要我”。1993年,女儿孔玲考上大学,在宿舍整理衣物时发现了父亲留下的信。

玲玲:

你的来信爸爸收到了,已了解到目前你的处境。我想这是必然的,这是你独立生活的第一步,遇到这些困难是预料之中的事。爸爸第一次出远门当兵到济南,正好比你小半岁。我1961年当兵,可以说对于城市生活什么都不懂。第二年入团。1964年在周总理的邀请下,去北京参加了全国的国庆观礼活动。就在这一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填补了咱们家祖辈没有参加共产党的空白。当时我是带着你大娘从张庄借的七元钱上路的,而当兵的第一年我就节约了五十元钱寄回了老家…

玲玲,你现在填补了咱家没有正式大学生的空白。你考上了大学,了却了爸爸盼望已久的心事。今天实话告诉女儿,自从你考入中学以后,我就把盼望你上大学的愿望埋在了心底。回想往事,爸爸觉得你的成长至少有两点值得我总结。一是由于我的工作环境,朋友多、同事多、工作调动频繁,虽然影响了你的学习,但也使你接触社会太早,成熟过早。二是我要求你们几个孩子太严了,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迫切。从现在看大有好处,不然的话,这个环境对你们不利。

我看过不少名人自传和他们的成长过程,比如居里夫人、宋庆龄主席、我国医学专家林巧稚等,她们的出身有的是贵族,有的是贫民,但她们却有个共同的条件,一是家教比较严,二是性格内向,三是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爸爸不盼望你当什么名人,而想让你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爸爸知道你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而且也有雄心壮志,我相信你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我肯定地说,爸爸没法和你比。爸爸文化低,有时候工作起来就有点力不从心,这个“力”就是科学文化的力量。

爸爸多么渴望有这种强大的力量来支撑我,但小时候没这个条件,已与它失之交臂了。我现在只能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在党安排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点贡献。

对此,爸爸也是壮心不已。爸爸还不到五十岁(1944年生,1993年四十九周岁),还能陪伴着你们年轻人跑一程。

玲玲,我本应早点给你去信,但在你和你妈妈走后的第三天下午,我就做了手术。今天刚下床,不久就回阿里。躺在床上,才能静下心来想好多事,也想到了我的女儿。所以,今天就写了这几个字。

除去学习锻炼身体外,有时间看点文学和历史,善于和不同性格的同学交交朋友。

夜深了,病友们都睡着了,我也要躺一会儿。

                                           爸爸:孔繁森

                                                1993920日于医院中


重读抗战家书史钦琛致母书 

诵读者:呼庆禄


亲爱的母亲:

儿为了无产阶级及中华民族的解放,终身献于革命事业。家中事务难能分身照顾,一切负托家兄照看。玉凤、玉根,请多加教育,培养成人,供〔贡〕献社会。其母亲应耐心学习,等时局好转应慢慢走入社会工作。家母亲要多加保养,强健身体,一切事情应负〔付〕与年轻者来管理,不可操劳过度,损害健康。对邻居要和睦,对劳动者应各方从宽,以济贫困。

敬祝

你的健康

                                                          男序书


《与亲书》读后感

《与亲书》,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再现先烈和前辈们的家国情怀。品读这一封封令人惋惜、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家书,我们不仅仅要叹惋,更要传承好《与亲书》里浓浓的家国情怀。

要传承好优良家风家训。孔繁森写给小女儿孔玲的第一封书信中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格。一个有作为的人、聪明的人,一是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训,二是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优点。”左权将军写给妻子的信中提到,“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从这一封封家书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先烈们不仅自己从小就接受了良好家庭教育,字里行间更体现了对自己的家人及子女严格要求。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品读先烈们的家书,更要传承和弘扬好先烈们的良好家风家训,使之成为涵养精神、塑造品格、提高修养的利器。

要传承好浓浓爱国情怀。“他们到中国来是要亡我们的国家、要灭我们的种,亡国灭种已经轮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这是左权将军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信里流露的是一名军人对亡国关头的悲愤,表达了一位儿子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担负起音乐在抗战中的伟大任务,希望把宏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这是19371231日冼星海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当时正值国难当头,虽不能在战场拼杀,但冼星海把知识分子的气节和血性全部融入到救亡歌曲的创作和宣传当中。仔细品读一封封家书,其浓浓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让人感叹。

所以,我们品读《与亲书》,更要传承先烈们不顾生死,舍弃小家的浓浓爱国情怀。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都要始终想到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不是想着个人,想着怎么才能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更好服务保障好退役军人,用自己的努力为建设“六个新聊城”贡献力量。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为我们回顾抗战历史、追忆抗战故事提供了新的史料,为研究抗战历史提供了个性化的新视角。从家书的视角看抗战,更能看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更能体现广大同胞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更能反映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正义、心系祖国的情怀。最近,我阅读了《重读抗战家书》,左权、史钦琛等人的家书令我动容。

左权,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他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幸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摞鲜活生动的家书,才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

书中还收录了抗战将领及普通将士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这些家书,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有战场的硝烟炮火,也有乱世的颠沛流离……

史钦琛原名史序书,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成安县亦村,家中兄弟5人,他排行老五。1934年,他在北平读高中时改名为史钦琛,并于次年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八路军129师新822团政委。1940625日,率部参加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斗争时,在莘县英勇牺牲,年仅27岁。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此,泰山鸿毛之论作为一种生死观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遗训,有气节的人都会作出自己的正确选择。时光匆匆,旧人旧物渐渐湮没在时光中,关于那场战争的记忆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然而,纸故情还在。

重温这些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亲人的缱绻对国家的忠贞,依旧深深震撼着我们。那用鲜血和生命雕琢的民族气节,将沿着血脉,一代代传承,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子里。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