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莘县:“四个百分百” 做优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
时间:2024-07-09 09:06:36
字号:

作为革命老区,莘县是山东省委恢复重建地,也是马本斋和回民支队战斗生活的地方,还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后方基地。莘县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1999年以来连续6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进入新时代,莘县创新以“四个百分百”的标准,全力推动双拥工作走深走实,现已形成了“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组织领导保障有力、宣传教育广泛深入、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双拥政策全面落实、基层载体特色鲜明”的双拥工作特色品牌。

一、强化制度保障,百分百扛牢政治责任

坚持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灵活高效、协调有力的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军地合署办公,每年列支双拥工作专项经费,做到人员、办公场所和经费全落实。依托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汇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力量,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双拥工作网络,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的大双拥工作格局。

实行双拥工作“五纳入”“五优先”“四同步”,全面细化双拥工作责任。即: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方案、纳入党政军议事日程、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工作政绩考核、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全县国防教育和部队政治教育体系;对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涉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双拥工作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推动形成党政军民共同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健全完善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军政座谈会、双拥专题会商会议等军地双方议事协调机制,先后落实军地双方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军地双方互办实事20余项。军地双方主要领导定期就驻莘部队营房建设、演练演习、应急处突等重大事项,深入一线、就地办公,现已形成了军地重大活动共参与、重大事项共协商、重要信息共分享的优良传统。

二、丰富活动载体,百分百营造浓厚氛围

完善双拥文化宣传载体,县城区、镇街驻地等主要场所,设置双拥文化广场、双拥一条街、双拥主题公园、莘县军史广场、“鱼水情”广场以及60余处永久性双拥标志,主干道设立大型双拥宣传牌,双拥宣传实现了有实体、有场所、有载体;同时,利用报纸、电视、“两微一端”媒体资源,开设“双拥专栏”“老兵专栏”,常态化宣传双拥工作、宣扬双拥先进典型。做实双拥文化教育阵地,打造莘县将军希望小学、红军小学、翰林学校等30余所双拥特色学校,推动双拥文化进校园、入课堂,让英烈文化走进青少年;依托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6处革命烈士陵园等13处红色资源,建成80公里平原红色文化长廊,规划实施红色文旅课程化项目,推动乡村文旅、红色教育与双拥宣传有机融合。

注重培树、宣扬“最美拥军人物”“优秀兵支书”“最美退役军人”“十佳兵妈妈”“十佳军嫂”等先进典型,先后选树“兵妈妈”王怀明、“最美退役军人”王春强等先进典型人物40余人,并根据先进事迹拍摄视频并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媒体大力宣传。发现并深入挖掘“张富清”式老战士葛士田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新闻点击量达1.3亿。

坚持以打造特色双拥红色文化为抓手,充分挖掘历史资源,整理出版了《莘县人民革命史》《革命的接力者--中共莘县党史人物》《中共莘县党史大事记》《莘县红色记忆--鲁西魂》等一系列红色教育书籍、影视作品;以苏村阻击战为原型的拍摄的电影《绝地防线》成功上映。以80公里平原红色文化长廊纪念设施为依托,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各类双拥和国防教育活动达16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50万人次。

三、秉持诚心服务,百分百解决后顾之忧

坚持“阳光安置”机制,2名转业干部,全部安置到县直机关公务员岗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263名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县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央企、省属国有企业单位。面向自主择业的退役士兵,创新建立了“退役军人企业库+退役军人人才库”,“政策辅导团+导师指导团”协同一体的退役军人精准就业创业服务模式,有效助力了退役军人“转好身”“立好业”。创新“政策扶持+平台扶持”工作模式,打造了退役军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让退役军人电商创业实现“拎包入驻”。

“后院”连着“前方”。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征兵季,精心组织接送新兵仪式,并为其家庭悬挂“光荣之家”荣誉牌;常态化为1100余户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去喜报,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家庭”活动,在全县营造“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县慈善总会为莘县籍困难现役军人家庭发放救助金9.7万元。县法院、县司法局成立了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及合议庭、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法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高效做好拥军拥属工作,随调家属做到100%安置到位,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做到100%发放到位。

健全军地沟通协商机制,县双拥办、县人武部、县教育和体育局协商军人子女教育问题,明确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各项优待政策,将军人子女入学需求作为重点事项纳入“双清单”机制。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军人子女倾斜,军人子女均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到县中、小学、幼儿园接受教育,2020年以来,先后为59名现役军人子女解决教育优待问题,实现了现役军人、军人家属、军人子女三方100%满意。

四、立足军民共建,百分百共享双拥成果

始终以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为目标,为驻莘部队解难题、办大事、办实事。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84万元,对县人武部、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改造升级,帮助驻莘部队修缮营房、升级训练设备、完善生活设施,满足官兵日常生活、训练需要。为基层武装组织购买362个民兵携行装具柜,购置冲锋舟、排涝设备、移动应急指控系统,提高民兵应急分队快速动员、应急处突、反恐维稳和抢险救灾的能力。

深入开展法律、文化、政策、健康等进军营活动。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经常性慰问驻莘官兵,为驻莘官兵送上慰问品、生活必需品,县慈善总会针对驻莘官兵开展生活困难救助。端午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军休干部走进军营,同过传统节日,感受文化魅力。莘县图书馆与驻莘部队结成共建对子,定期为官兵更换图书,不断丰富官兵们的阅读资源。

驻莘官兵牢记宗旨,把驻地当故乡,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县人武部结对帮扶朝城镇前三里营村,引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层架式温菇棚”。积极植树绿化活动,义务植树3000余株,共同建起150多亩的“双拥林”。军民结成共建对子40余个,以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载体,利用双拥文化广场、苏村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建活动,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军政军民鱼水深情。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